扁型电缆的护套老化会显著降低其机械性能、耐环境性和电气安全性,可能导致开裂、剥落、绝缘失效甚至短路风险。评估护套老化需结合物理性能测试、化学分析、环境模拟及外观检查,以下为系统性评估方法及关键要点: 一、老化评估的核心指标 护套老化的主要表现包括: 机械性能下降: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减小、硬度增加。 化学结构变化:聚合物降解(如氧化、水解)、添加剂析出。 外观劣化:变色、龟裂、粉化、起泡。 电气性能衰减:绝缘电阻降低、耐压强度下降(若护套与绝缘层粘连)。 二、实验室加速老化测试 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中的高温、紫外线、臭氧等条件,加速护套老化过程,预测其使用寿命。 1. 热老化测试(ASTM D3045 / IEC 60811-401) 目的:评估护套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 方法: 将电缆样品置于恒温烘箱中(如100℃、135℃、158℃),持续7天至数月。 定期取出样品测试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计算保留率(老化后值/初始值)。 判定标准: 拉伸强度保留率≥50%,断裂伸长率保留率≥30%(UL 1581要求)。 若保留率低于标准,说明护套耐热性不足。 2. 紫外老化测试(ASTM G154 / ISO 4892-3) 目的:模拟户外环境中的紫外线辐射对护套的影响。 设备:荧光紫外灯老化试验箱(UVA-340或UVB-313灯管)。 方法: 循环暴露:8小时紫外线照射(60℃) + 4小时冷凝(50℃),持续1000小时。 测试项目: 外观:检查龟裂、变色(ΔE≥3为显著变色)。 机械性能: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保留率。 典型结果: PVC护套:紫外线照射后可能变黄、脆化。 XLPE护套:抗紫外线性能优于PVC,但长期暴露仍会老化。 3. 臭氧老化测试(ASTM D1149 / IEC 60811-403) 目的:评估护套在臭氧环境中的抗裂纹扩展能力。 方法: 将样品置于含50±5 pphm臭氧的空气中,温度40℃,拉伸20%应变,持续72小时。 观察表面是否出现裂纹(裂纹深度≥0.1mm为失效)。 适用场景: 工业环境(如化工厂、橡胶加工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场合。 4. 湿热老化测试(ASTM D2247 / IEC 60811-21) 目的:模拟高温高湿环境对护套的腐蚀作用。 方法: 将样品置于85℃/85%RH的恒温恒湿箱中,持续1000小时。 测试项目: 外观:起泡、分层(按ISO 4628评级)。 电气性能:绝缘电阻(≥1 MΩ为合格)。 典型问题: PVC护套在湿热环境中易吸水膨胀,导致与绝缘层剥离。 三、护套材料化学分析 通过分析护套材料的化学结构变化,定量评估老化程度。 1. 红外光谱分析(FTIR) 目的:检测护套材料中的氧化产物(如羰基、羟基)。 方法: 采集老化前后护套的FTIR光谱,对比特征峰强度。 氧化指数(OI):羰基峰(1700-1750 cm⁻¹)与亚甲基峰(2920 cm⁻¹)面积比。 OI≥0.1表明显著氧化。 应用: 判断护套是否因热或光氧化而降解。 2. 热重分析(TGA) 目的:测量护套材料的热稳定性及分解温度。 方法: 以10℃/min速率升温,记录质量损失曲线。 分解温度(Td):质量损失5%时的温度。 新护套Td≥300℃,老化后Td可能降至250℃以下。 意义: Td降低表明护套热稳定性下降,易在高温下分解。 3.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目的:分析护套材料的结晶度变化。 方法: 测量熔融热焓(ΔH),计算结晶度(Xc = ΔH/ΔH₀ × 100%,ΔH₀为***结晶材料的熔融热)。 结果解读: Xc增加:护套变脆(如PVC老化后结晶度上升)。 Xc降低:材料软化(如橡胶老化后交联断裂)。 四、现场非破坏性检测 适用于在用电缆的快速筛查,无需截取样品。 1. 硬度测试(Shore D) 目的:通过硬度变化间接评估老化程度。 方法: 使用Shore D硬度计测量护套表面硬度。 判定标准: 新护套硬度:60-80 Shore D。 老化后硬度增加≥10%可能表明脆化。 注意:需在电缆平坦部位测试,避免弯曲影响结果。 2. 微观形貌观察(SEM) 目的:直观查看护套表面微观裂纹。 方法: 截取小块护套,喷金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典型特征: 未老化:表面光滑,无裂纹。 老化后:出现网状裂纹或孔洞。 局限性:需破坏性取样,适用于实验室分析。 3. 电气性能快速检测 方法: 使用兆欧表测量护套与导体间的绝缘电阻(需剥离部分绝缘层)。 合格标准: 低压电缆:≥1 M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