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众关心的核辐射与核泄漏问题上,叶奇蓁院士则表示,我国放射性排除流检测,都小于一。“如果百分之一的话就是国家规定的指标里还不到1%,大部分是零点几,我国核电站现在排放比国家标准低两个量级”。 雾霾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导致北京十年来的肺癌增加了60%,这很大程度上与煤电有关。因此,发展核电等替代清洁能源刻不容缓。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民众都已经消除疑虑,接受了核电的普遍发展。 从当前核电重启的节奏来判断,今明两年将是已开工核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以及新开工项目数量的*高峰期。“十三五”期间内陆核电的放开,将打开成长空间并迎来第二高峰。这将带来整个板块估值的持续提升。 随着中国核电逐渐被市场接受并推广,国内核级电缆将受到更多关注和认可。我国核电一旦大规模走向世界,核电工程配套的电线电缆需求量至少5万公里。核电用电缆的需求上升,给国内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契机。 对于核电发展问题,原子能机构主席Barros Oreiro在此前召开的第56届大会上表示,虽然由于福岛核事故等影响,一些地区核电负荷下降,但核能仍是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选择,核电在长远的能源结构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核能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田力坦言,核电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但他仍然非常看好核电在中国的发展。 田力认为制约核电发展99%大的因素既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经济问题,而是公众接受度问题!在西方来讲就是‘社会可接受度’问题,特别是政府官员、业内精英人士的接受度。他觉得国人没有必要对核电的发展心存疑虑,因为生活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必须对风险正确认识,然后再加强管理。 田力坚信核电是相对安全的。为此,他作了解释:“正是因为很多人都在说核电存在不安全问题,因此,国家在核电管理上花的功夫非常大,典型的措施就包括开设了。而且,核电站从设计到制造到监管再到运行,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田力指出,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因此核电的风险其实比较低。 田力表示,国人对核电站的安全性并没有正确的认知,而将核电站看作原则更没有道理。“核电站和原材料、机理、性质、设计思路等方面都不一样。” 针对大家普遍担忧的核安全问题,业内专家叶奇蓁院士从技术角度用数据为大家释疑,“我国核电站年负荷因子都在85%以上,是一个非常稳定的运行。非计划停堆次数基本都是零,每年按照调度计划停下来,非计划停堆是保护性停堆,一般是设备维护,另外一个可能是操作人员误操作。我们核电站非停堆一年一次到两次,大部分是零。说明我们核电的运行包括操作人员的操作,是相当安全可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