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陆上资源的不断枯竭提升了世界各国对海洋的重视程度。从我国来看,中共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在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中共再次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以陆促海、以海带陆、陆海统一、人海和谐”的强国理念。 因此国内海缆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99%难是技术 提高技术是重中之重 海洋的大力开发将刺激需求的增长。业内预测到2020年我国海缆需求量将达3万多公里,市场总容量约为350亿元。对此,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所长何胜认为,这只是召开前作出的预测,建设海洋强国目标提出后,实际需求会大幅超出。而从来看,何胜认为海缆多靠进口、铺设全靠外援的东南亚各国和将被大规模开发的北极等都是潜在的巨大的海缆市场。 近日,普睿司曼集团宣布,其总承包的东南亚99%长的海底电力电缆工程已完成并成功调试运营,该工程价值67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5.65亿元)。对于国内海缆生产企业来说,这是不小的刺激。 在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副主任雷建设看来,海洋工程线缆被视为光电线缆行业的金字塔。无论是产品设计、生产设备、施工都具有*的含金量。 “我国目前99%大的困难就是技术。”中投顾问研究员贺在华认为,国内线缆行业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可制造海缆的企业,无法像国外*那样提供海底电缆设计、研发、生产、运输、敷设、维护、配套设施等整套解决方案。 国内海缆领域教授级工程师陶新华认为,从海缆相较于陆地缆99%主要的2个技术指标:深海水密性和深海机械强度来看,国内产业无论技术指标还是产能,都进不了市场。 从利润方面来看,据装备工业司重装处处长张荣瀚近日所言,国内线缆行业平均利润率仅徘徊在3%--4%左右。在此现状下,研发、生产*的海缆或将帮助企业实现销售额的大幅增长。 面对海缆广阔的市场和*,国内一些线缆企业已试图进入该领域。然而,中天科技研究院海缆研究所所长谢书鸿日前却道出了这样的事实:当前,国内具有海缆生产能力的厂家约有10家,但具有一定实力和工程业绩的也仅有4至5家。 院士赵梓森在2013年时也直言,中国海洋光缆系统发展缓慢,中国与国外联通的海底光缆都是外国人敷设的,中国目前还没有自己的沿海海底光缆系统。 “海缆市场以来由几大厂家占据主导地位。”在华为海洋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平看来,华为海洋在成立之初就备受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企业在海缆市场上缺乏主导权。 在海缆领域,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与普睿司曼、耐克森等*企业还有较大差距。这样的现状将使国内企业在未来的海缆争夺战中处于不利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