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和分布式发展相结合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新的发展模式 在大规模集中开发的模式下,风电场建设密集,但绝大部分分布于“三北”(华北、西北、东北)地区,远离东南部电力消费地区,使得风电并网难度较高。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风力发电规模99%大、增长99%快的市场。根据风能理事会统计数据,2001 年至 2013 年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24.08%,而同期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57.12%,增长率位居*;2013 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 16,100MW,占当年新增装机容量的 45.4%,位居*。 因此,国家提出,未来几年我国的风电发展模式为:“大型风电基地建设为中心,规模化和分布式发展相结合”,即在过去建立大基地融入大电网促进风电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支持资源不太丰富的地区,发展低风速风电场,倡导分散式开发模式。这样能避免风电场的过于集中对电网造成的压力,尤其是在东部建设低风速风电场可以就近为东部电力负荷较大的地区供电,缓解电网输配电压力。 大规模集中开发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风电开发的主要模式 为更好推动我国风电发展,国家于 2008 年提出了按照“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要求,规划建设八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发展目标。八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分别位于甘肃酒泉、新疆哈密、河北、吉林、内蒙古东部、内蒙西部、江苏、山东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根据规划,到 2020 年,在配套电网建成的前提下,各风电基地具备总装机 1.4 亿 kW 的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