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开始逐渐意识到补贴政策的问题,财政开始“釜底抽薪”,一次性下放的补贴额度越来越小。李崇卫举了浙江省的例子,以前是70%,2012年上半年减少为35%,下半年则只有10%。而从对江浙多家项目开发企业的采访中得知,即使是2009年99%早一批“金太阳”工程,到目前为止也并没有拿全剩余的30%补贴。对此,李崇卫笑着说:“我们还是相信政府的,国家的财政资金,我们认为还是比较有保证的。” 除了补贴政策的机制问题,项目开发企业盲目报装,导致电力实际消纳能力与项目申报规模脱节的浮躁心态也使一些投资项目陷入进退维谷之境。河北保定供电公司发策部丁斌主任举例。当地一家企业选择“自发自用”的项目模式,后来发现报装规模太大,发出的电根本用不完,现在又来问电网公司能不能余量上网,享受度电补贴,当地的答复则是不能两头享受补贴。 =========联=系=我=们============ 亨利集团-安徽亨利仪表电缆有限公司
/st37985 // / // 这一政策执行一年多后,变成固定补贴。2011年,采用晶体硅组件的示范项目补助标准为9元/瓦,采用非晶硅薄膜组件的为8元/瓦。其后,随着光伏组件成本的不断下降,2012年的补助标准定为7元/瓦,后来又降至5.5元/瓦。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补贴标准变来变去,异常复杂,在孟宪淦看来,这体现出“政府对市场的把握不准”。 补贴政策的变化严重滞后于市场,导致补贴有时甚至几乎“包了投资”,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骗补”,或者毫不考虑运行效益的“以次充好”,反正投资成本几乎都“补”回来了,后面能多发一年就多赚一年的钱,这对那些实心实意想做分布式光伏产业的人,无疑是一个打击。更为普遍的是,许多企业有意无意地推迟项目的建设周期。龙驰幕墙工程有限公司太阳能事业部杨国平坦言,“这不是投机心理,也是一种趋势。逐利是企业的天性,合理利用规则是企业的生存智慧。企业说到底需要资金周转,省下来是为我自己省下来的,按照那个价格,对国家可能影响小一点,对企业来说影响比较大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