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制造是市场化相对较强的细分领域。虽然总体上我国核工业体系呈现高度垄断特征,但在核电设备制造环节,由于我国尚处于引进吸收国外技术的阶段,需要市场化的机制来激活企业技术研发的动力,因此这一领域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原则上,只要获得审批的核设备制造资质,民营企业也可以参与核电项目招标。现行的核电设备制造资质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是2007年底由环保部颁布的《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监督管理规定(HAF601)》,以及按上述规定编制的《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单位资格条件》。 市场化中的高门槛民企仍难跨越。虽然民营企业申请核电设备制造资质的制度平台是开放的,但由于技术门槛高,具备资质的企业仍然廖廖无几。特别是在核安全等级为一级的主设备领域,以往国内仅有数家成功引进国外技术的大型国有企业具备资质,而民营企业主要介入门槛相对较低的核二三级配件领域。 =========联=系=我=们============ /st37985 // / // /c_/ /st52630 传统竞争格局打破,民企突围。此次五家民营企业集中获得核电设备制造资质,其重要意义可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开启了核电设备的民营化趋势随着我国核电建设高峰期的到来,原有生产体系已经满足不了需求,扩大民营企业参与规模是大势所趋;二是华都公司成为第三家拥有控制棒驱动机构生产资质的企业,标志着民营企业开始进入核电核心设备领域。从投资机会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相关民营上市公司将成为核电板块下一阶段结构性投资的重点,而其中的公司将是重点中的重点。 核电设备行业:迎接投资高峰的到来 核电设备制造民营化趋势已显,企业将成新贵 五家民企集中获得资质开启核电设备制造民营化新趋势。近日环保部公布,下属批准四川华都、中科英华、青岛兰石、无锡华尔泰和江苏海狮五家民营企业获得核电设备设计制造资质,资质有效期均为五年。这是继去年12月石岛湾、田湾(3、4号机组)核电站获准开工之后,我国核电建设重启过程中的又一重大事件。该事件为核电设备制造领域的民营化发展打开了想象空间。 核电行业总体垄断性强。由于核电在安全性方面的高要求,核工业体系中各环节都采用严格的资质管理,一般只有少数大型央企持有牌照。我国核工业体系主要包括核电管理、核电站建设运营体系和燃料循环体系。其中核电管理单位为国家和环保部下属的,核电站建设运营及燃料循环主要由几大核电集团和公司垄断。其中核燃料循环只有中核集团和中广核具备资质;核电站运营只有中核集团、中广核和中电投具备控股资质,其他单位仅可参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