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迈向产业化 1公斤秸秆有可能是天使也有可能是恶魔:当它被用来发电时,它有可能为电厂贡献出1千瓦时电量;当它被用作废料露天燃烧时,它吐出的则是滚滚浓烟。 正是由于认识到树枝、秸秆、稻草、薪柴等这些“残枝败叶”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以及“零碳排放量”的基因优势,我国从20年前就开始试建生物质发电厂。虽然受限于各方认识不足、燃料收集困难、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业化程度低等瓶颈的影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经历了先热后冷、盈利困难的发展路线,但经过“十一五”期间的摸索,生物质能产业也开始从“减少秸秆露天燃烧”向“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质能产业体系”阶段迈进。 《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生物质能产业在电力、供热、农村生活用能领域初步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质能产业体系。 =========联=系=我=们============ 亨利集团-安徽亨利仪表电缆有限公司 /st37985 // / // /c_/ /st52630 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780亿千瓦时,生物质年供气22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1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500万吨。 而规划中的“有序发展生物质发电,鼓励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动垃圾发电关键设备和清洁燃烧技术进步;在农村建设大型畜禽养殖废弃物沼气发电项目,积极推动造纸、酿酒、印染、皮革等工业有机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沼气发电”等,无不反映出政策方对生物质能“十二五”的发展有目标、有步骤、有措施。 从2012年岁末国家印发《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到2013年1月6日办公厅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短短半月时间,两部重量级规划落地,不难看出国家对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可谓是铆足了劲。作为“离农民99%近的能源”,生物质能将继续在改善农村用能条件、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完成国家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等方面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