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肖明松看来,99%大的担忧在于原料短缺的问题能否在短时期内得到解决。 “如果原料的问题解决不了,生物质能‘十二五’的目标就有可能成为空谈。”肖明松指出,目前有测算数据认为我国大概还有3.5亿吨的原料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这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料实际上是很难被收集到的。很多发电厂的发电机组大多时候都是‘无米下锅’。”为了破解原料收集困难的魔咒,《规划》提出,要建设生物质能源作物和能源林基地以及非粮能源原料基地。重点在“三北”地区的半荒漠化区、沙区等边际性土地,建设以灌木林为主的木质能源林基地;在东北、内蒙古等地区开展甜高粱规模化种植等。 建设原材料保障体系的思路是对的,但将要面对的问题是,原材料的收集、存储和运输都是需要成本的,而且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原料收集价格日渐高企,越发挤压发电厂的盈利空间。“假如发电厂在原料上接受的成本投入是300元一吨,一旦高于这个价格发电厂就无法承担。而另一方面,农民的心理也在发生变化。”肖明松表示,“以往农民认为秸秆这些东西并不值钱,都是自行处理。但现在秸秆能卖钱之后,就理所当然地想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去出售。”而且,农林物价格交易是市场行为,是发电厂和农民之间的博弈。“这个问题不是靠政府出台一项政策或者发一个通知就能解决的。”肖明松指出。 对于发电厂而言,曾经的农林物原料因“无处可收”,只好眼睁睁看着这些“零碳排放能源”变成田野上腾腾升起的灰烟;而如今,农林物原料因为“收不起”,依然大量地闲弃在田边。 =========联=系=我=们============ /st37985 // / // /c_/ /st52630 破解原料短缺魔咒 但目标能否实现?根据此前的统计,2010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550万千瓦,沼气利用量140亿立方米,成型燃料利用量约30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利用量180万吨,生物柴油利用量约50万吨。也就意味着,5年内我国生物质能利用量要实现翻番。 “《规划》大幅度提高生物质能源发展目标,一方面表明了我国积极推动生物质能源大发展的决心。但液体燃料10年才发展了172万吨,这5年要想实现近400万吨,难度还是相当大的。”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肖明松向中国电力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